close

教育   《本文選錄自--新人道教育文集》

家長們【英註1】常說,現在的教師並沒有教導什麼有價值的東西。我不認為這是中肯之論,事實上,這只是家長們逃避個人責任的藉口而已。不過,我也要說明的是:大多數教師在見解或行動上的表現,透露出他們對社會責任的認知遠不及對自身利益的關切;他們沒有花費絲毫精力於建設社會上,卻以各種可能途徑在賺錢,如撰寫各種參考書等。

一些沒受過教育或僅受過些許教育的家長,有時會以粗鄙的言語凌辱小孩並且毆打他們。但有些老師的行為卻是更加卑劣,即使他們讀了不少心理學的書,卻仍然以羞辱的言語傷害孩童的心靈;他們不用規勸的方法來糾正學生的不良行為,卻以譏諷的口吻傷害孩童的情感。有許多教師以嘲笑孩童的家庭階級或父親的職業來傷害學生的情感,例如:「孩子!農具比筆更適合你。」或「你還是加入你父親陶工的行列吧!」直到今天仍有許多老師會脫口說出這類話語。如果學生的外貌醜陋,有些老師就會皺起眉頭說:「你的智力就像你的外表一樣。」更別提用鞭打及其他體罰的方法了。甚至在今天,我們還可以看到許多教師用恐嚇的手段強迫學生準備課業。因此,假如有一天這位老師不幸生病不能到校上課,學生將會歡喜若狂。

有多少教師會試著喚醒學生真正的求知渴望呢?有的教師說:「教育制度本身就是賺錢的事業,我們能有什麼辦法呢?」難道這樣的說詞就可規避教師應有的責任嗎?難道賺錢的教育就毫無教育可言嗎?其中毫無一絲求知的空間嗎?難道就沒有福祉的種子嗎?「我們怎能注意到二、三百位學生中的某一位學生呢?」老師們的這種說法並不能免除他們的責任。

老師的責任是要傳授知識,教導社會生活中應有的節制,以及指導學生在各方面的努力與群體的合作;而孩子在道德及靈性方面的教育,父母則要負起大部分的責任。倘若父母本身不道德及不正直,整體社會有責任教養他們的孩子成為正直的公民;若有可能,這樣的孩子應該離開他們父母所給予的不健康環境。

教師的角色

在進一步談論父母的責任之前,我想有必要再多談些有關教師的事情。首先,必須要慎重的選擇教師。有足夠學歷的人,不一定能夠成為教師;教師必須具有高尚的人格、堅強的個性、正直、社會服務感、無私、激勵的人格及領導才能。他們是社會的導師(Samaja Gurus)【英註2】。正因為如此,並非任何人都可以擔任老師。由於教師的角色是如此的重要,他們的職業標準就必須非常的高。

現在有許多人想恢復古代印度林居隱士的制度,並告誡那些偏離古代崇高理想但處在飢餓或半飢餓狀態的教師們,應重新回到那種理想。這些油腔滑調喋喋不休的人忽略了一個事實:光靠響亮的口號並不能減輕飢餓的苦痛;一個常感到飢餓的人始終都會想著食物。所以,一個教師若是在貧窮的壓力下,必須兼任四、五處的家教,拖著極度疲累的身軀而無法好好教導學校的學生,他們應該因此而受到指責嗎?不!當然不能責怪這些老師。在許多富裕的國家裡,有錢人家每月養狗所花的肉食費用,遠超過教師們的薪水。在此情況下,我們怎能期待教師會有多少的社會意識?各國教師的待遇若不能高於司法和行政部門的公職人員,至少也應該相等。我們不要忘了,過去的聖賢通常接受寺廟的捐贈及土地的贈予,以及來自國王的聖職費用。他們不必挨家挨戶的兼差家教才能養活家人,因為政府直接照料他們的世俗問題。當然,這些聖賢也供應學生們的衣食,而錢則是來自大眾出於尊敬的捐獻。

然而,僅只是提高教師的薪水,不一定就表示教師有可能創造出理想的男女,因當今大多數國家(教師生活水準較好的國家)的教師,並沒有制定教育政策的權利,反而是由那些職業政客制定教育政策,這些政客大部分恐怕都沒有絲毫的教育經驗。如果教師要負起創造理想男女的責任,他們也必須擁有制定教育政策的權利,而非只是一台傳授知識的機器。

政府可向教師提出有關社會、政治方面的需要,但教師則有權自由決定接受或拒絕政府的提議,而不受任何干擾。當然,如果教師考量到國家安全或整體社會的利益,並且支持國家的政策,那就要主動積極地實踐這些政策,因為國家有權要求教師提供合法的服務。

我之所以提到這些事情,主要是因為在我們的現代世界裏,特別是在實行民主制度的社會裡,各種政治黨派的運作已成為常態。在此情況下,很自然地為了自己黨派的利益,每一個執政黨都莫不試圖要影響青少年的心智。但是,教師切不可迎合這些所謂的政治恩客,而是要以更遠大的理想來工作,不准任何非教師進入學校干涉教育事務。

我們方才討論到誰有權決定教育政策,不僅如此,在學校管理事務方面,許多國家往往把重要的管理責任讓那些有錢人掌控;這些人說白一點,根本就是大白痴;腰纏萬貫是他們唯一的資格。這種情況,只有在主管機關無力承擔起教育責任的國家裡才會發生。這些有錢的學校管理人,往往把有學養的教師看成他們憐憫的對象;他們對教師施壓,要求讓他們智力遲鈍的孩子通過考試;他們毫無必要的干涉教育方針,如果他們的孩子挨老師罵,他們就對老師生氣。這種情況當然很不好,也無法激勵教師憑良心克盡職責。由於沒錢怕挨餓,教師們不得不每日敷衍塞責;由於其德性不斷遭受打擊,終有一天他們會滿腹心酸地離開教職另謀生計。如果教師在這種環境下工作,怎麼可能會有心好好照顧學生呢?

學生的問題

以上所述是有關教師的問題,學生方面也有些人們不願討論的特殊問題。我先前已指出,用不當壓迫及恐嚇的方法強求學生是無用的。當然,威嚇可以產生某種程度的效果,但是不會有長久的成效;出於恐懼而從父母、教師處學來的東西,一旦在恐懼感消失後,所學的知識也就跟著煙消雲散。原因是學生的學習與恐懼密不可分,所以隨著恐懼的消失,在課堂中所得到的也從他們心中較開展的部分消失了。兇惡的老師一離開教室,學生就發出得救的喘息;所有強記下來的東西,在幾小時之後就開始模糊不清了。為了怕考試失敗,學生全力啃書,一小時內把十天的功課都趕完。可是一考完,打場足球或看場電影,就會把大部分所學的都忘光,因為恐懼已不復存在了。

世界上許多國家的人們,都飽嘗這種用恐懼方式所得來的教育惡果。大部分受過教育的人,在學校或大學畢業後進入職場時,已喪失了他們在教育過程中所習得的能力。如果要我來評量這些人所得到的教育價值,我認為他們大部分的時間、能力和勞苦都毫無意義地浪費掉了。

所以我主張,以威嚇的方法施教是沒有用的,必須喚醒學生對知識的渴望,並以適宜的教育來滿足這種渴望。唯有如此,教育才會有價值,並有助於健全學生的身體、心靈和理想。

孩童們天生酷愛遊戲,所以可以用遊戲的方式喚醒孩童的求知渴望;小孩子應以遊戲的方式來接受教育。孩童的本性也喜歡聆聽奇想和故事;用說故事的方式,可以很容易的教導孩童們世界各國的歷史及地理;也可以教導孩子們如何在生活中培養宇宙一家的入門課程。孩子們幾乎都同樣喜愛遊戲和故事,所以對孩童的教育必須同等地利用這兩種方法。

對於未來的夢想,最早會出現在青春期孩子的心中。所以教導青春期的孩子,應以理想主義作為媒介,而不要讓他們沉溺於狹窄的心胸之中。

然而,青年人的心較傾向於實際,光談理想是不夠的;所以要教育這樣的年輕人,必須理想和實際二者兼備。

教師們須記住,學生不論年紀如何,不論是小孩、青少年或是老人,他們都只不過是不同年紀的孩子,而教師們也要像他們一樣是個孩子。如果老師始終與學生保持距離,或板著臉他就無法與學生建立甜美而熱誠的關係;少了這種相互的親愛,彼此就不能自然而坦白的交換意見。由於缺乏這種友善的關係,許多孩子都衷心希望嚴酷的教師或會虐待人的父母能早點死去。

教育體制

許多新興獨立國家嘗試以國家模式改造國內的教育體系。若先不談這種動機的優點,我們可以毫無疑問的說,如果這種改變沒有考慮到學生本身的需求,那麼這種教育可能是一種國家主義,而不是人道主義的教育。不論地方主義、社群主義或國家主義,都對孩童的心靈極度有害。因為這些情感都會嚴重的危害孩子們清晰的判斷力。在新興獨立國家裡到處充斥著如下的想法:「只有我國的產品才是最好的,我們不再需要向別人學習。」在任何時候我們都可以聽到類似的論調。又有人主張:「所有的東西早已記載在《吠陀經》上了。」或是「某某先知所囑咐的社會制度,絕對不能有絲毫的改變,因為這是來自神所說的話。」或是「某某國家的人就是研讀了我國的《羅摩衍那》和《摩訶婆羅多》,才學會如何製造飛機。」這些都是各種國家、宗教或團體的僵化思想,灌輸在學生心中的結果。

教育制度的創始者若狂熱於國家沙文主義,他們往往會以保護國家精神為名,將國內的學生與世界其他地區隔離。我們應牢記,提供彼此相互接觸與了解機會的連繫,千萬不能被破壞;相反的,我們更應強化這種連繫,因為它蘊涵了整體福祉的種子。為了要創造真正整體的福祉,極端的國家主義熱情就必須受到一些克制,明智之士應接受這些控制,並盡最大努力來克服此種偏執的激情。

剛剛我提到了人類的團結。舉例來說,獨立前的巴基斯坦或印度,英語雖然是從外地引進的,卻對印度各地分歧人口的連繫與團結有獨到的功效;不僅於此,印度也是靠著這種語文,與世界各國展開交往與認識。當時印度熟諳這兩種語言(母語及英語)的學子們,就能藉此跨入學習知識的殿堂。今日的印度,若有人想廢止英語,就是想要打破人們團結的環節。

無論在任何情況下,不能只是為了滿足政治領導人物的狂想,就加重學生在語文學習方面的負擔。試想目前使用興地語(Sindhi)的巴基斯坦(現在是巴基斯坦及孟加拉共和國)學生的情況;他們要學多少語言呢?興地語(母語)、英語(世界通用語)、阿拉伯或波斯語(宗教語)、烏杜(Urdu)或孟加拉語(國語,如果要找到好工作,他們就必須兩種語言都學)。換句話說,他們所要學的語文多達五種之多。學生求學是為了要獲取知識,還是要身負這些語文重擔而蹣跚前進呢?然而,如果能夠在某種程度上節制國家主義情感,則除了兩種語言之外,亦即英語和母語,其他的語言都可以從課程表上剔除。如果學生用母語及英文來學習,或藉此喚醒對知識的渴望,日後在自己渴望的驅策下,他們不但可以學習另外三種語言,甚至還可以學十種或二十種以上的外國語文。在學校或大專院校裡,應儘可能提供各種語文的選修機會;任何人都不應批評這種政策。

為了要讓世界各地的人們能夠彼此溝通,我們需要一個普世通行的語言,世界各國均應教導與學習這種世界語。如果我們考慮語言的三項性質,亦就是普遍使用、易於理解和有力的表達,那只有英語才有資格成為世界語。大家應敞開心胸,接受英語作為溝通想法的共通語言,而不要認為英語只是英格蘭的語言而已;如此做決不會傷害到任何人的母語。

如果不當的尊榮感使得某一國家無法接受此世界語,這當然不會為人類族群增添任何光彩。我們完全不希望看到有某個國家的人民始終無法被其他國家人民理解。當然在遙遠的未來,人們或許會視當時需要而選擇另一種語言作為世界語,英語並不會永遠保有世界語的地位。

要青年人肩負著上一代狂熱的國家主義、團體主義或其他類似的偏見,並為此而付出代價,確實是極不公平。成年人當然應該要決定給予學生的教育方式,以培養他們成為未來有價值的公民。然而在決定教育的方針時,成人們可不能任隨自已的偏見來做決定;年輕一代的需求及福祉必定要加以保護。

學生們上學參加考試以求升等,考官們應記住這個事實。考官們不應該堅持僵化的立場如:「只有某一比例的學生才能過關。」考官們應在意的只是學生的知識範圍及求知渴望,他們不應自找麻煩苛求學生,如"i"上面少點一點,或"t"中間少寫一橫;他們也不必追究多少石灰從檳榔葉裡掉出來【英註3】,而搞得自己暈頭轉向。

教師的理想

在討論過教師和教育制度後,現在讓我們來談「理想」的問題。不論是教育制度的失敗或教師的抱怨,都不能作為避免討論這個主題的藉口。舉個例子,讓我們來看看教導學生知識時的心理氣氛:我們常常會看到教師只希望學生回答出正確的答案,卻不曾喚醒學生求知的渴望,也沒有教導他們如何獲取相關知識;也有些教師只想要發表演說,而不願盡任何其他的責任。不用說,這些都是令人不悅的事實。這些情況過去是否發生,留待歷史學家的評斷,期望未來也不要發生,但我們必須承認,現在這種事情的確存在的。

(也許由於少數教師的不專業行為,使得教師職業變成被人嘲笑的對象。果真如此,我要說的是那些具有做事能力,或能讓他人依照其想法做事的真正的教育家,應該非常認真地處理這種不專業的行為;這種事只有那些直接從事教育工作的人才可能辦到,而不是學校的督導人員。)

如果教師沒有喚醒學童或任何學生求知的渴望,而只是逼他們像服藥般的強吞知識,社會就不可能得到長久的利益。

提到理想就讓我想到一點,那就是教師的道德人格和行為。許多教師很明顯地在身教上表現出對自己的語言缺乏節制。不少教師才剛在教室內討論完濫用麻醉品的害處後,立刻就到教室外吸菸,這會造成一種極不好的示範作用。如果教師們只是自己用麻醉品,沒有告訴學生任何麻醉品的事,則後果可能還不至於那麼糟。然而,前述的方式很自然會鼓勵學生不遵守規矩,讓他們以為享用這些東西一定很快樂,所以老師們才會阻止學生而獨自享受。

許多教育機構中教師常分為兩派或好幾派,每派均想拉攏學生到自己的陣營。這種教師試圖數落其他派系教師的壞話,讓己方的學生在心中產生對另一方教師的不敬。最後的結果是,在學生心中產生了不守紀律的心態。因此,只是抱怨現在的學生不遵從法律和秩序,是毫無用處的。應教導學生紀律的人,卻沒有善盡自己應盡的職責,難道這是學生的錯嗎?

許多教師、教授都積極參與政治,並經常濫用其影響力,利用單純具有理想的青年學生作為工具,以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在此情況下,學生能學到什麼紀律呢?政治,至少目前的政治,不過只是互相攻訐隱私而已。在政治世界中,根本沒有誠實、單純與紀律感的存在;「無所不用其極,打倒對手」才是今日政治的信條。

學生不服從紀律的主要原因,是由於受到政治的極度干擾,其他因素顯然是次要的,並且也是由於功利社會制度的失敗所導致。然而,在喚醒紀律感方面,教育制度和父母行為的影響,也不能完全不予以考慮。

我認為原先鼓勵學生涉入政治之人,之後不管什麼原因,即使他們再怎麼勸告這些已經對政治有興趣的學生,也無法阻止他們。現在已經到了光是勸誡,也不會有任何效果的地步。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要重新檢討整個教育制度。為了能在學生心中灌輸紀律的觀念,並施予適當的教育,我們有必要徹底掌握學生的心理。

父母的責任

早在入學之前,家庭環境的影響就已經塑造了學生的心靈架構;不論他們在學校學到什麼或學得多少,都難以擺脫家庭對他們的影響。靠著家裡所學,心靈尚未成熟的孩子就開始學習認識及了解這個世界,接受觀念與熟習語言,以表達他們自己的想法;他們毫不猶豫地接受長輩看待這個世界的方式。因此,孩童認識世界的主要責任,是在父母或監護人的身上;孩子未來會成為社會多大的資產,端視父母或監護人今日是否善盡職責而定。

我會毫不猶豫的說,現代的成年人尚未發展出一套訓練孩童心靈的科學方法。大部分所謂有學養和有修養的人,對自己孩子的教育一無所知或不感興趣,更別提一般人了。我們或許可以原諒他們的無知,但怎能寬恕他們的不感興趣?一個小孩子既然成為家庭的一分子,這家庭自然應當承擔起孩子身、心、靈各方面成長的責任。

我們可以說,一般人如同教師一樣,都必須在生活中面對各自不同的問題,事實上,教師的問題只不過反映出社會的大問題。的確,當今物質世界裡,到處可以看見積極征服時、空、人等限制的努力,而人類就好像是頭髮被拉著向前進一樣;在此,速度是主要的考量,結果的好壞是次要的。所以,不同的社會趨勢就無法保持和諧的前進步伐,有些發展極度超前,有些又遠遠落在後頭。這導致過去緊密結合的某些社會結構現在卻分離了,而過去是分離的現在又結合了,結果造成整個結構的崩潰。小草房的屋頂依舊,但電線卻穿進來了;唯一可吃的食物仍是鹽及飯,電爐卻已經取代了傳統的舊式陶爐。這種不協調在我們的社會生活中相當普遍。

我們心理世界對不同生活傾向的想法,被極不自然的方式分化造成彼此的歧異,導致人類心靈的自然本性也受到損害。人類已喪失思考的能力,但是又帶著一大堆膚淺而機械化的心靈目標過日子;我們社會生活的行伍就這樣子的前進著。

所以,今天監護人可以正當的說:「在面對生活中不斷的打擊和還擊後,我們已沒剩多少精力了;我們不可能用溫柔的心來照顧並塑造孩子的心靈。我們心靈內所有的甜蜜及精緻的部分都已經被嚴酷的現實生活吸乾了,我們怎麼能照顧好孩子呢?我們甚至無法供給他們適當的衣、食,我們又怎能知道他們在想什麼呢?我們有深入了解事物的時間嗎?我們明白,不論是在家裡或外面,都應該以遊戲和玩樂的方法來教導孩子,但這對我們來說可能嗎?我們有時得中斷資優兒子的讀書時間,要他去雜貨店買鹽、油、香料等等。我們知道這是不好的,但我們沒有其他選擇,請個佣人遠超出我們的能力。」

這種說法部分是正確的,但這並不是我們現在想討論的重點。為了塑造健康的人生觀,孩子們最需要的是堅毅的理想主義;而要讓孩子們學到這點,家長只需具有兩項美德:自我控制和良好的判斷力。我們先討論良好的判斷力這一項。

以恐嚇孩童心靈的方式來達成某些目的,並非只有某些教師才會用這種方法;若是父母使用這種方法,結果往往更加惡劣。他們驚嚇孩子,對孩子說謊,在孩子面前滿口穢言的大聲爭吵,並且欺騙、折磨孩子們,但他們卻還期望孩子將來能在社會上受人敬重,光耀門楣。當孩子們不願上床睡覺或拒喝牛奶,他們就以想像的小妖精或可怕的鬼魂來恐嚇孩子。孩子們剛開始本是無所畏懼的,然而一幕又一幕可怕的景象卻浮現在他們眼前;家長們用這種恐嚇的方法或許會得到短暫的成效,但即使花了一輩子的時間,也無法彌補此種方式對孩子所造成的傷害。甚至在孩子長大成年後,妖魔鬼怪的念頭也不會遠離心靈,而成為心中永遠的居民。

當家長要出門到遠方或去看場戲或參加歡樂的節慶或參與社交活動žžž,孩子們也許會央求一同前往。這時,許多父母會毫不愧疚地說謊,欺騙孩子後一走了之。等孩子們了解實際情況後,他們也學會了說謊,而且為了不讓父母知道他們的意圖和行為,他們逐漸愈來愈會撒謊了。

父母在許多方面欺騙孩子,把甜的說成苦的,把愉悅的說成是不好的,好讓孩子們不去享受這些事物。但出於人類天生的習性,他們跨越了父母的禁忌,並且好奇的探究,他們會發現事實真象,了解到父母欺騙了他們。結果,他們不但開始欺騙父母,也欺騙朋友、同學。所以,我們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說謊和欺騙藝術的第一課,是孩子們在家裡從父母那兒學習到的。

家庭裏成人對事情會有不同的看法,是很自然的,此時,大人應尊重每個人的意見並從中協調差異。但不幸的是,大家往往都缺乏和睦共識的心態,每個人都不管別人的看法,只試圖用自己的觀點說服別人。這樣的結果引爆了喪失理性的僵持;大人失去自我控制,表現出極度粗俗的行為。這在孩子心靈上產生非常不良的後果,因此他們就從長輩那兒學到了頑固。如果孩子的母親或長期與孩子相處的人天性頑固,則這些被忽略的孩子泰半都會變得相當的頑固,而他們也必須要長期帶著這種心理上的疾病。從另一方面而言,孩子的慾望本身並非不合理,此慾望若能得到滿足,他們就不會養成頑固的脾氣。

有些父母由於貧窮或其他因素,心靈失去了平和,於是就不分青紅皂白地壓迫孩子;自然地,孩子就不再尊敬父母,這使得家庭裡的紀律日形惡化。原本家裡就已經缺少平靜,此時父母就必須忍受更多的不安。

身為公眾或警政部門中高階主管的父母,必須要強迫他人工作或監督勞工、下屬,所以常會忘記說些甜美的話語。有些人習慣用罵人或命令的口氣說話,所以他們的孩子沒有機會學習控制自已的言語;這樣的孩子飽受優越感的束縛,甚至在與朋友的交往中情形亦復如是。在他們日後的生活裡,他們很難去愛別人也很難建立良好的社會環境。

有些父母會說,在這充滿各種問題的時代,終日繁忙於各種事務中,生活不可能維持平衡。然而我認為,一個聰明的家長仍應避免前述的弊病。如果家長未能善盡他們基本的責任,我不得不說,雖然他們生活於社會中,他們因鼓勵這種反社會的心態而犯了罪。他們促使孩子培養出犯罪的心理,而造成警政單位不必要的困擾。這裏的重點是,由於缺乏適當的關照,使得孩子雖然具有人身,成為一個真正人類的機會卻被硬生生的剝奪了。

社會的導師

社會上還有另外一群人必須對孩童教育負起責任,他們是使命文學家(Sa'hityikas)【英註4】;事實上,使命文學家是一群老師,一群社會的導師。

人類總是深切渴盼獲得遠處的事物,沒有人會滿足於唾手可得的東西;即使是心理滿足了,靈魂還是不滿足。因此,夢幻世界總是比現實來得甜美。使命文學家掌握了真實世界在夢幻之鏡裡所反映的影像,這也是為什麼他們的作品總是很容易吸引人心。

這種夢幻城堡在孩童心靈佔有最重要的地位。當他們日漸長大,並習慣現實世界的衝擊,夢想就從心中日漸消減。成人們希望把夢幻之鏡帶入真實俗世,為的是要看到自己實際生活的寫照;但是這種念頭不會在孩子的心中出現。孩子希望坐上飛馳的金黃色馬車,奔向夢裡空中繽紛的彩虹;他們嚮往奔向不知名的國度,和月亮、星辰一起玩耍;他們陶醉在幻想裡,伴隨著安眠曲輕柔的撫慰,慢慢地進入夢鄉。那些深知孩童特殊心態的使命文學家,可以輕易的透過作品贏得孩子們的心,而孩子們也會很快吸收書中智慧的言語和勸誡;所以我稱使命文學家為社會的導師。如果這群老師清楚了解自己的職責,那麼即使孩子們在家裡接受了有害的教導,也能被引導回歸正途。

廉價的偵探小說、冒險故事以及國家或族群的故事,或許能吸引年輕人,但卻會逐漸使他們喪失健全的判斷力。

若能以簡易、有吸引力的語言來描述偉人的傳記,就會吸引年輕人的心。我所指的偉人,是指那些為人類全體福祉而努力工作的人,而不是指偉大的印度人、英國人或英國女人、俄國人或美國人žžž。然而在人類社會裡,只有極少數的人值得稱為可敬的人。由於自身的因果業力(Sam'ska'ra,過去行為在心中尚未展現的反作用力)、恐懼、或對自私利益的刻意追求,人們往往希望分化人類社會。這些人想要以文學為工具,將自己不健全的觀點灌輸到孩子的心裡,而使其成為個人陣營的追隨者。傳記作家操筆時一定要小心謹慎,不要受到那些非人類之人的影響(也就是他們不應被稱為人,而應另取名字)。

現在有些國家正積極宣傳某種公社團體或經濟理論,並排擠他人,而以歪曲的文學污染孩子的心靈。日後,這些孩子或許會成為鼓吹某種主義或黨派團體的一員,但他們認同自己是人將到什麼程度呢?

廣播

運用廣播媒體講述精心設計的教育性故事是很好的機會。熟悉兒童心理的使命文學家,可將吸引人的教育性故事作品,在廣播頻道裡輕易地取悅兒童的耳朵和心靈。如果家長買不起收音機,就可以在學校、公園或遊戲場所,安排這種教育節目的播放時段。

然而,如果廣播機構受到黨派掌控,則上述問題仍是無法解決。因為這樣的廣播網路對創造自己黨派支持者的興趣,遠大於培養民眾的品格。當然還是有避免上述可能的方法,那就是要委託一個由非政治性的文化教育家所組成的委員會,來管理廣播的機構。

紀念慶典

不久前,世界各國許多教育部門都抱怨,國家偉人和領導人的紀念慶典都無法適當舉行;也就是說,因為輕視可敬的偉大人物,這些國家正逐漸喪失理想。他們的抱怨並非毫無根據。

不過,見過他們慶祝的方式,我不認為這些紀念、慶祝儀式有多大的價值。為了獲得豐厚的捐贈,一些毫無理念的殺人兇手、惡棍或吸血鬼,往往會應邀擔任大會主席或會長。在一個接一個的演講者以高雅的修辭高談闊論後,最後的結論往往是:「現已到了重新反省某某人留給我們遺訓的時候了;只是發表演說和聆聽演講是沒有用的,我們應該轉化為實際行動,唯有如此,這個紀念慶典才會有價值。」在演說結束後,他們會左顧右盼地問道:「我表現得如何啊?」很明顯地,他們從未認真想把某某人的理想付諸實現,他們只不過隨口說說,博取觀眾的喝采和讚賞罷了。

我不曾說過也不會說這種慶典儀式完全一無是處。如果這類慶典儀式的發起人,真心想具體展現已逝偉人的理想,他們就應在慶典裡清楚凸顯先人的理想,並呈現給大眾,尤其是在孩子們面前,而不是讓他們的理想淪為不正直演講者口中的陳腔濫調。

圖片及戲劇

前述所言的最佳表現方式,可以透過圖片和戲劇來達成。圖畫的《羅摩衍那》要比書本的《羅摩衍那》更具吸引力和教育意義,因為不識字的人可藉此了解藝術家的內在語言。

談完圖畫後接著再談戲劇。在一部精心描寫與演出的戲劇裡,觀眾都能活生生地感受到劇中的每個角色。一位受歡迎的領袖,其可敬傑出的人格,以優雅的舉止、親切的談吐呈現在大眾︱尤其是孩子的面前。於是觀眾原本緊閉的心扉都敞開了,內心進入一種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交流。所以,我認為不論學生的年紀大小,一部精心撰寫演出的戲劇,可以發揮極大的用處,並且成為傳播真正教育的重要資產。

電影

今天,各年齡層的人都非常喜好電影,也因此電影科技將日新月異長保進步。我們可利用電影提供深入人心的機會,用來傳播教育。

躲藏在人內心隱密處的獸性會引誘人們,使人屈服於卑下的習性,但是若能改善教育和社會環境,就能幫助人們馴服自己的獸性並使它接受我們的指示。為了做到這點,人們首要之務是向自己的動物習性宣戰,然而這並不容易。所以,狡猾的剝削者為了控制人們,反而鼓勵他們的獸性。

電影業界也有同樣的毛病。少數商人掌控著電影業,出品一些合乎大眾口味和需求的電影。這些思想、言語和畫面都合乎卑下動物傾向的電影,自然會吸引一般民眾,而理想家的理想就在這些思想、言語和圖片下,被扭曲得模糊不清了。純粹商業製片家的特質正是利用人性弱點以謀求一己私利,事實上,這正是目前的狀況。我們發現年輕人看A片(只限成年人觀賞),較年長者為多;有時候「限成年人觀賞」這些字會以非常誘惑的方式排列,這使得年輕人更被吸引。

若著眼於社會教育的觀點,我們就不能讓這種情況長期存在。如果我們還期待電影能對社會福祉有些許貢獻,那麼就必須委託非政府的文化團體來經營電影,而不是讓商業人士或政府掌控。因為在電影由政府控制的國家裡,電影仍可能被利用為黨派的宣傳工具,而很少用來傳播教育。

利用電影作宣傳有一個很大的缺點,那就是它無法全面展現戲劇和文學二者的精髓,電影淪落為黨派的傳聲筒。

讓有經驗及有能力的導演,有機會且完全自由的攝製以仁慈為主題的電影,這不會有不良的後果,反而還能同時提供娛樂和教育功能。關於這點,我們可從之前西孟加拉政府出品的一部電影中獲得證實。【英註5】

最後,我要說的是,為了能在孩子們心中播下真正發展的種子,教師、劇作家、演員、作家和廣播員的全力協助是不可或缺的;而我們也必需要免除他們的世俗煩惱,讓他們心無旁鶩能全力以赴,以確保種子能逐漸育成小苗,枝葉繁茂最後開花結果。如果我們只是一再指出他們責任的重要性,而不關心他們的問題,這是不可能成就任何事情的。

 

英註1:本章所指的家長是指父母親或監護人。

英註2:作者在其他著作中,將「社會導師」定義為:「社會導師是一群人,藉由他們的超凡才智、深沉智慧、崇高人格及領導力等德性來引導整個社會。無疑地我們能想像世界過去曾被少數這樣的社會導師所祝福。」(摘自1997年版《Nama'mi Krs'n'asundaram》一書中Vraja Krs'n'a and Sa'm'khya Philosophy一文)。

「在人類社會的歷史中,有時候會發生這樣的事:大多數的人原本應從環境得到激勵,但卻由於反社會因素的作用而無法得到該有的激勵。當發生這樣的狀況時,人類中較高貴及較好的一群人,其職責就是要引導他人,使他們不會因為不當環境的壓力而感受到困難。而這種人就是社會導師。」(摘自1996年版《A'nanda Vacana'mrtampart30》一書中之The Phases of Human Approach一文。)

英註3:在南亞地區,咀嚼檳榔葉加石灰的風氣非常普遍。這是一句在印度很通俗的比喻,意即微不足道的小缺點,並不會造成重大缺失。

英註4:Sa'hityikas在英文裡並沒有相對應的字眼;Sa'hityikas是指那些心中懷有全人類最高福祉,並以此從事文學創作的人。

英註5:沙提亞吉羅伊(Satyajit Ray)所拍攝的《帕德潘喬利》(Pather Panchali)由西孟加拉政府支助部分經費,當它在一九五五年發行時,受到社會大眾及影評界極大的讚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anda Marg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