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性修持第一階段-有恆的努力

生命每一層面的進步都是透過各種摩擦和凝聚而來。行動是進步唯一的目的,所以很明顯的,行動是存在的,過去有前進的行動,現在也同樣有前進的行動。但各有其波峰和波谷。在孟加拉文中,波峰稱為uha,而波谷稱為avoha。波峰是一種曲度波流(kalá),波谷亦然。當曲度波流變小,此一變化稱為káśt́há。當曲度波流已無法再進化,換言之,當曲度的變化(káśt́há)業已完全進化,它再也不會變形時,其運動則以直線進行,這種狀態稱為parákáśt́há。以大罪犯為例,他所犯的罪就是罪惡之極(parákáśt́há);一個極為貪婪的人,可稱他為貪婪之致(parákáśt́há)。Parákáśt́há意指「終極的狀態」。在瑪堪得亞往世書中(Mákańd́eya Puráńa)的杜伽七百偈句(Durgá saptashatii),曾以如下方式描述「宇宙造化勢能」:kalá káśt́hádi rúpena,意即「宇宙造化勢能以曲度波流(kalá)和曲度變化(káśt́há)的方式持續前進」。瑪堪得亞往世書是因作者「瑪堪得亞」而得名,他是一位偉大的先知。七百偈句選自其中。瑪堪得亞往世書是一部長篇鉅著,其中七百偈句組成「杜伽七百偈句」這本書。Saptashatii意為「七百」。「杜伽七百偈句」通常在北印度,特別是孟加拉地區,是以「雪莉‧雪莉‧羌迪」(Shrii Shrii Cańdii)聞名。

當人們朝向進步之道前進時會發生什麼事?會經歷許多不同的各種波峰和波谷,在旅程的開始和行進間或許是某一種波峰波谷,而之後又是另外一種,在過程中慢慢地趨向於一直線。

靈性修持者持續朝向生命的目標前進,每一個人都朝向目標往前邁進。缺乏生命目標,一切的作為都是白費力氣。比方我在划船,如果我很努力,但卻不知道自己要把船划到哪裡,那麼我所有的努力都是白費了。倘若船是順流而行會是如何呢?順行的波流將把船推向更深的大海,遠離海岸。當船逆流而行時,除了讓你的肌肉更用力外,並不會為你帶來任何長遠的好處。

孟加拉文如何形容「船順流而行」呢?váṋt́ite cáláno hocche nauká (順水推舟),那時毫不費力,船平順揚帆而行。既然順流(bhát́i)無需努力,所以順流而行唱的歌就叫做「bhát́iyáli」。此時無需努力,船身被風推著走,揚帆而行。因為不必費力划船,所以有空檔可以引吭高歌:「哦!我親愛的朋友啊…啊…啊…!」(bandhur…)。反之,當船逆流而行時,你必須與水流奮戰。此時你就必須發出一些戰鬥激勵的聲音,像「嘿咻!嘿咻!」(hṋej…hṋej…),這對船員和划船手而言都是吃力的工作,在此情況下就沒有閒情逸緻引吭高歌唱著:「哦!我親愛的朋友啊…!」的餘力了。

 

Káiye dhán kháilore

Khedáner mánuś nái,

Kháivár beláy ácche mánus

Kámer veláye nái,

Kámer mánuś nái.

看哪!烏鴉把稻穀吃光,

卻沒有人把牠們趕跑,

多數的人只知道吃,卻不工作,

行動之人真是稀少啊!

 

在唸這些字句時,每一個音節都應加重。

 

Háth páo thákite torá

Avash haiyá raeli,

Káyie ná khedatyá torá

Kháivar vasli.

Káiye dhán kháilore.

 

 

有手有腳,你卻如此懶惰,

不去趕烏鴉,只會坐享其成吃飯,

看哪!烏鴉把稻穀都吃光了呀!

 

在此情況下,就沒有辦法可以輕鬆高歌:「哦!我親愛的朋友啊!」的餘地了。

 

E páráte pát́á nai put́á nái

Maric bát́e gále,

Tárá kháilo tárátáari

Ámrá mari jhále.

Káitye dhán kháilore.

 

 

在此地,沒有缽也沒有杵,

人們用汗水將辣椒磨成粉,

他們吃得快,而我們卻因吃辣而死,

看哪!烏鴉把稻穀吃光了。

 

所以,當你必須努力工作時,哪有空引吭高歌:「哦,我親愛的朋友啊!…」呢!逆流而上時唱的歌也稱為「ujániyá」。

人類的存在有各種展現。這些展現代表的意義為何?其中有些和生存、生計、生、死有關,有些則和美學(Nandana vijiṋána)有關。所謂的「美學」就是從心靈不同層面的表達所獲得的喜悅感受,或由於心靈集中在其不同層面的表達所得之不同方式的快樂感受。

環境對於美學各式表達的影響不容否定。雖然本質上美學屬於心理層面,但特定環境的影響卻不容質疑,心靈將因為在某種環境的影響下而達到某種境界。在漆黑夜裡—你想唱某一首歌或是你內在渴望追求的某一種靈性修持,絕對和在月色明亮的夜晚時所產生的有所不同,因為它們是兩種完全不一樣的環境氛圍。

在漆黑的暗夜裡,和所有不利的條件奮戰是極為自然之事,但在明亮的夜裡就不是那麼自然。這就是為什麼過去那些密宗修持者經常在新月之夜從事坐在死屍上的靜坐修持(shava sadhana)之故,他們不會選擇在滿月的夜晚從事此種修持。

與時間的力量(kaláshakti)宣戰,口裡唸著:「d́imboḿ d́imboḿ sud́imbaḿ sud́imbaḿ pac pac…」可於新月的夜晚漆黑一片中進行,但不可能在滿月的夜晚進行。在滿月的夜晚,我們所唱的歌較為輕快。那時人們因美麗的花朵、潺潺的流水聲、多彩的葉子和閃爍的天空而陶醉。然而在新月的夜晚,只有黑漆漆一片,黑暗將一個人惰性的心靈習性緊緊包圍,他必須極力奮戰才能掙脫此惰性。

相同的,每一種生命的表達,每一種存在的波動,都取決於環境。Birbhum, Bankura, Manbhum—它們組成了拉爾(Ráŕhbhúm)的紅色大地。一層層波浪型的紅土綿延好幾里。其間並無大河川流貫,只有小小的山丘。在冬末初春之際,有大風暴吹襲整片紅土,從地平線的這端到地平線的另一端捲起紅色的塵埃。在這種環境下,心靈也因感動和激昂而無法自持,隨著葉子的飛揚,心靈也跟著飛揚,就好像跳起翩翩的舞蹈,奔向地平線的那一端。此時此人的心靈和一般人的心靈絕對不一樣,其心靈的表達有點類似半瘋狂的狀態。在梵文中,一個半瘋狂之人稱為bátul,孟加拉文的bául這個字即源自於bátul。因此,這種瘋狂起舞之歌即源自於此「拉爾之地」(Ráŕh)

云何「高聲唱頌至上之聖名」(kiirtana)?樹木和葉子也在飛揚中回應著,流水和葉子快樂的嬉戲,天空也宛如在歡樂中舞動一般,所有的一切都在飛舞著。此情此景,讓靈性修持者的心靈也跟著舞動往前奔去。一邊是恆河平原的肥沃土地,一邊是乾燥的拉爾大地。這種複雜多變的環境是最合適「至上聖名之唱頌」(kiirtana)的。此即為何碧爾邦(Birbhum)的低窪所在:-也就是往巴基拉提河(Bhagirathi)延展而去的大片陸地,就成了「至上聖名唱頌」(kiirtana)的誕生地之原因。因為這種環境造就了它的出現。所以聖者瑪哈普拉布喜歡以拉爾地區的調子、拉爾地區的方式和文字來唱頌至上聖名(kiirtana),其原因就在此。

環境對於人類每一種表達皆有巨大的影響。看著帕得瑪大河(Padma)滾滾向前奔流,河的這一岸看不見對岸,一陣強烈的感受襲來,覺得那圍繞著我的陌生環境竟如朋友般真實。因為並沒有任何朋友在旁,沒有任何伴侶陪伴在側,那麼,誰可以是我唯一的伴侶呢?因此,向著這未知的環境傾訴,高聲唱出:「哦!我親愛的朋友啊…啊…啊!」(bandhure),以特別的長音「啊」(re)來表達,所以隨著拉長的「re」音,漂浮在自然的音聲波流裡,與未知的朋友融合為一。此即為順流而行所唱之歌(bhát́iyáli)的特性;那麼逆流而行所唱的歌(bháoyáiyá),其特點又為何?它的特性在於能夠激起人類在現有的環境中產生奮發的力量、鬥志以及工作的熱情,它的對象並非是那位未知的朋友。我努力工作往回家之路前進,孟加拉的逆流之歌即以此為根本。

人類的進步可以發生在物質世界或在美學心理層面。此一美學心理的特點何在?它何時可以變得甜美又讓人陶醉?當內在心理的表達朝向超感官之境前進時,這種甜美醉人的特性就出現了。若非如此,它即變得粗鈍。當超越感官之境成為主導時,它使得人類立足於直覺理念波流的境界(prajinábháva)。當我們培育音樂或任何美學素養時,一定要記得美學的基礎在於神秘學。神秘學是什麼?神秘學就是一種企圖連結有限與無限的永恆努力。我很難找出一適當的孟加拉文同義字。我將此神秘學稱為「mystikváda」,有的人稱之為「rahasyaváda」,但聽起來並不是那麼合理。

人類竭盡心力追求美學、靈性的成就。人必須承認這一點,此為美學的獨特之處。因此,我盡全力並清楚地支持美學的發展。你們知道有些宗教並不鼓勵美學的追求,在那些宗教裡,惰性、自卑情結和暴力感特別強烈。

故在此前進的過程中,不斷在前進又前進之中,當某一清明的早晨,人突然發現自己達到一種超越感官的境界時,他即能了悟到有限與無限的連結。他將明白雖然自己受限於五大原素所構成的肉身裡,但這一身皮囊並非他真正的身分,真正的他不是在以五大原素為基礎的肉身上。

 

Ye ámár satya paricaya

Maḿ se tár parimáp nay.

 

真正的我並非此血肉之軀。

 

因此,人雖然侷限在此有限的肉身之中,他已然與無限建立起密切的關係,所以我們萬萬不可蔑視任何人是一個微不足道的生命。詩人泰戈爾說道:

 

Ámi je ruper padme karechi arup madhu pán,

Duhkher bakśer májhe ánander peyechi sandhán.

Ananta mouner váńii shunechi antare

Dekhechi jyotir path shunyamaya ándhaŕ prántare,

Nahi ámi vidhir brhat parihás

Asim aeshvarya niye racita mahat sarvanásh.

 

在形象的蓮花中我曾體驗過那無形無象的至上甜美,

在深深的悲痛中我曾發覺喜悅,

內心深處我聽到了無限靜寂的天籟,

在虛空烏雲黑暗的籠罩下,我看到了光明的道路。

我的存在不會只是命運所開的大玩笑

我創造自無盡的資源,難道只是為了毀滅而生的嗎?

 

這不是完全的毀滅(mahat sarvanásh),也不是完全的滅絕(mahat vinaśt́i)。根據吠陀經典的說法,這不是完全的滅絕。人類是宇宙本體的一部分,是祂的子女。有朝一日,他們將與祂融合為一。當合一已是確定之事,那麼如果這種提升至極致之境發生在此時此刻時,結果將會是如何呢?前進的結果,可能產生無比的擴展。他們會比一般人覺得進入更高的境界,心靈充滿了喜悅。所以在開始的階段,當進步的行進展現時,時間曲度(kalá)的波幅變小慢慢成為直線波流(kást́há)時,就稱為「靈性修持第一階段」-雅塔瑪那(yatamána),在梵文中yatamána意為「堅持到底的毅力」。

有毅力的人,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好、更高尚,渴望達到獨一無二的成就,他們再也不是一般的凡人了。因為他們心理表達的曲度(kalá)已經逐漸慢慢變直了(kást́há)

當然他們還是一般的人,但是一般人的曲度波流還是一樣曲度很大的波流,但他們的曲度波流已逐步於不知不覺中變直了。此一變化的狀態就稱為「靈性修持第一階段」(yatamána)。既然這是一個變化的狀態,那麼環境對它的影響就很深遠。一個人在家時,也許在從事這一階段的努力時,家庭的其他成員或許會製造各種困難和障礙,他們或許會以強硬的口吻說道:「吃這個!」或「現在就去做!」或者他們會說:「我們現在絕對不允許你這麼做!」…等等。他們以這種方式製造許多阻力。一個人陷入左右為難的窘境和考驗之中。也許有些程度較輕。在這種情況下,當一個人曲度波流的變化尚未能正確地轉化成為較直的波流時,此時障礙對他而言就是必要的,困難應該要一再地出現,他應該要歡迎這些障礙的到來。來到道上的困難和障礙帶來何等益處呢?能讓曲度波流加快變直。困難在個人生命中會出現,在集體生活也會出現,在社會生活中一樣出現,在人類生活的每一層面它都會出現。阻礙必須出現而且它應受到歡迎。如果你一直在與困境奮鬥,那麼你只會有所得,絕對不會有所失。所以要把困難當成是你的朋友。

假定有人掐住你的脖子說:「我不讓你說話!」如果你反抗他決定與之奮戰到底,結果會是如何?你的曲度波流會變較直,因為當它奮起與粗鈍的外在障礙戰鬥時,它就改變了。此即「靈性修持第一階段」(yatamána)之境界。

 

一九七九年四月十三日於加爾各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anda Marg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